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

穩健不失積極才走得遠 新光三越董事長 吳東興

企業大講堂/穩健不失積極才走得遠 新光三越董事長 吳東興

‧財訊 2009/12/04
回想1997年,位於信義計劃區的新光三越A11館剛開幕的時候,四周盡是一片農田,在馬路旁站上三、四十分鐘,連一輛計程車也攔不到......短短幾年內,信義計劃區荒涼轉繁華,以新光三越為中心,向外輻射發展出新商圈。


【文/楊玟欣】

新光三越進駐,帶動地區經濟發展




有人說我眼光好,及早進場卡位;但是信義計劃區的發展潛力,我早在民國六十九年就看到了。當時,我們打算在地號A2、A3、A4一萬多坪土地開設百貨公司,還請來美國的設計公司量身規劃,後來因為土地價錢、標售等問題,一直沒下文。直到十幾年前,我買下A11這塊土地,當時我心想,如果能連帶開發A8、A9、A10三塊土地,三越的百貨版圖做出來會相當漂亮。現在看起來,我的夢想差不多實現了。

事實上,新光三越進駐,繼而帶動地區發展的情況並非頭一遭,諸如高雄三多商圈、台中七期商圈,都是新光三越設點後,逐漸帶動周遭繁榮的例子。不過,這主要還是因為新光三越展店前的地點評估正確,帶來的相乘效果。一個地點好不好,不能只看現在,還要看它的將來有沒有發展性,而交通、集客能力,都是考量的要點,當初我們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展店,其實就是基於上述條件評估出來的結果。


台中七期店足為標竿

說到台中七期店,它是新光三越遍布全台的店點中,最令我滿意的,未來新光三越的規劃,都要以台中店為標竿。如果就坪效來講,賣場三萬一千多坪的台中店,絕對比不上僅一萬三千多坪的南西店。但是,多品牌、商品結構多元,結合電影院、餐飲、休閒娛樂的複合式賣場,才是未來的趨勢。且台中未來很有發展性,就台中店目前的成長率來說,也比全台其他店點出色,所以我相當看好台中店的潛力。

決定一家百貨公司的成敗關鍵,除地點之外,尚包括人才、資金、經營know-how及經營規模。展店人才的訓練不易,很幸運地,新光三越有自己的展店小組,及長期配合的設計、營造團隊,才能在十四年間展店十二家,幾乎是以一年一店的速度在開拓版圖。另外,雄厚的資金也很重要,像目前在信義計劃區這樣的一級戰區開店,沒準備個一百億元根本不用談。

這與十四年前新光三越剛成立時的環境很不同,新光三越初期口袋並不深,當初能夠成功,與新光人壽不無關係。一開始新光三越都向新壽租地開店,否則以三越當時僅十億元的資本額,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。直到獲利後,我們才開始買地,並向新壽買下三越南西店的建築。

很少人知道,在開設新光三越之前,我們其實已經營新光百貨將近三十年之久,但營運一直差強人意,直到與日商三越合資,引進日系百貨經營know-how才讓我們的百貨事業有了轉機。三越傳授相當珍貴的服務業精髓,包括電梯小姐、服務人員的訓練、內裝設計等,這套做法在當時的台灣還不常見,因而使雙方合資的處女作新光三越南西店一炮而紅,繼而發展出今天的規模。至於經營規模的重要性,可以用兩個小故事來說明。

新光三越台中店2000年開幕時,跟信義店一樣四周是稻田,廠商看了就搖頭,更遑論進來設櫃,但是這家店成功後,當初求也求不來的廠商,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改變;另一個故事是,有家國際知名品牌業者開出相當嚴苛的進櫃要求,但站在我們的立場,不可能應單一公司要求,就改變既有的規劃,雙方拉鋸下,最後是對方妥協。


引進日系經營know-how營運現轉機
中國市場拓展以穩健為原則

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來,當百貨業者的規模不夠大,就吸引不到好的廠商設櫃,也容易被廠商牽著鼻子走,因而失去對己方有利的條件。規模必須夠大,才能對等做生意!新光三越去年營收五四七億元,就單一百貨品牌而言,是全台最大百貨業者,與廠商的談判能力不言可喻。

接下來,日商三越仍將與我們攜手前進中國,帶著這套百貨經營心法開疆拓土。北京及重慶是新光三越中國首店可能的所在地,初期,我們不打算購置土地、建築物,會以租賃方式設點,所需的資金不會太大,也能把風險降到最低。目前我們選擇與當地經營超市、百貨的北京華聯集團合作,其對中國零售市場的嫻熟,可以幫新光三越在中國的營運加分,而新光三越擅長高檔次的百貨經營,對想提升經營格局的華聯來說,無疑是最佳夥伴。

中國許多地方零售業者向新光三越招手,但我們不敢貿然拉長戰線,雖然上海我們也想去,不過當地競爭實在太激烈,將墊高租金、開店成本,且好地點都已被占據,找到適合開店的地方難度相對提高。原則上,將先在北京或重慶開一、兩家店測市場水溫,視未來的經營績效再行決定展店策略。

中國大陸有極大的消費潛力,吸引世界各地的百貨業者投入,競爭相當激烈。再者,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太快,市場瞬息萬變,最典型的要屬上海,短短幾個月變化就很大了。基於此,我主張新光三越在中國的展店腳步要以穩健為原則,當然,這中間如果出現有發展性的地點,則要好好把握。穩健不失積極,才會是比較長遠的發展策略。

事實上,百貨業競爭愈趨激烈的態勢,兩岸皆然,且除了同業間的較量,還面臨各種業態的入侵,例如網路購物、電視購物、郵購、便利商店、量販業的蓬勃發展,都會對百貨通路造成很大的影響,面對這樣的趨勢,我們的對策是跨入經營型錄及網路購物,並且未來新開的店,都將提供較大的賣場面積,容納更多經營項目,諸如娛樂、餐飲,提供消費者方便的購物廣場,而這是虛擬通路做不到的。

【更多內容請見《財訊趨勢贏家/企業大講堂》18期】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