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

3D元年報到!阿凡達敲開4700億商機

3D元年報到!阿凡達敲開4700億商機
撰文者:林俊劭

《阿凡達》上映12天就狂吸6億美元,票房背後其實是一股更龐大的3D商機,從電影、電視、戶外廣告看板,3D技術正在打破虛實之間的隔閡。
一部磨了十四年的電影,帶動一場視覺新革命,宣告立體時代正式來臨。

創造這個新時代的人是詹姆士‧柯麥隆(James Cameron),當年他靠《鐵達尼號》拿下奧斯卡十一項大獎,創下十八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億元)票房紀錄的超級大導演,十二年來幾乎銷聲匿跡,沒有作品問世。

他要打破自己紀錄的方式,靠的就是3D技術所打造出來的《阿凡達》。

這是全球第一部真人全3D電影,上映十二天,就在全球席捲超過六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億元)的票房,速度之快,已超越影史上最賣座的《鐵達尼號》。

「每次他出手,就把電影工業又往上提升了一個層次,」二十世紀福斯(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)大中華總經理涂銘說。

事實上,《阿凡達》的劇本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已經寫好,但卻沒有相對應的3D技術做為工具供柯麥隆揮灑。

為了打造夢想中的奇幻世界,柯麥隆不惜從頭開始,除了拍片外,從開發3D攝影器材、建構3D觀影設備,到說服電影院花錢改成3D銀幕等,所有的環節通通自己來。為了等待技術一個個成熟到位,一晃眼,就是十四年。

「他拍這部片,過程的意義遠大於電影本身。」政大數位內容研究所所長張寶芳認為,整個《阿凡達》的創作過程其實就是3D技術的演進史,開創的不只是電影的新里程碑,更象徵著3D產業的開花結果。

在這部電影中,你不再只是遠遠看著一張張會動的照片,而是進入一個活動的大舞台:影片中的雨林、星空、花海環繞身邊,彷彿觸手可及;戰爭場面中的千軍萬馬甚至衝出銀幕向你直奔而來。
越來越普及!
好萊塢3D化,顯示器市場增九五%

這種分不清究竟是你走進電影、抑或是電影走向你,虛實交錯的臨場震撼,正是《阿凡達》為什麼能引發觀影熱潮的原因。

「『虛擬實境』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了,現在談的是『擴增實境』。」政大數位內容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聖智解釋,前者是單純模擬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,距離仍遙遠;後者則是著重在虛擬與真實的結合,創造出一種深度視覺感受,讓觀眾能夠更真實的與影像互動。

「未來每一部好萊塢電影都會是3D電影!」太極影音董事長黃寶雲轉述夢工廠動畫公司(DreamWorks Animation)執行長凱森柏格(Jeffrey Katzenberg)的話說:電影界有三個重要的里程碑,第一次是從無聲變成有聲;第二次是從黑白變成彩色;而第三次,就是從平面走向立體。

柯麥隆的《阿凡達》,等於是3D產業普及化的鑰匙,打開一個全球總產值將逾一百五十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四千七百億元)的商機大門。

根據工研院估計,未來全球3D立體顯示器市場,每年平均可成長九五%,「尤其是二○一五年後,如3D電視、3D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開始真正普及,爆發力會更大!」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徐紹中說。

場景轉到美國,拉斯維加斯。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展(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,CES)上,今年新增加了三百家廠商,創歷年來紀錄,其中又以液晶電視品牌廠最多,索尼(SONY)、松下(Panasonic)、三星(Samsung)和樂金(LG)等大廠紛紛展出液晶和電漿等數種大尺寸的3D電視,預計下半年就可以大量出貨;超微(AMD)、英偉達(NVIDIA)也展示出最新的3D影像技術。
這些大廠的動作,正式宣告二○一○年是「3D元年」的開始;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,今年底之前,全球3D電視出貨量可達一百萬台,二○一二年則可望超過兩千萬台。

「講了很久都沒發生的事,這次絕對是來真的!」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說。相較於雲端運算、智慧電網、行動上網等虛無縹緲的科技概念,陳清文認為,3D電視是看得見的第一大話題,背後有四大趨勢同時整合成形。

越來越先進!
全球超過萬家電影院,具3D播放技術

過去的3D電影,是由兩台放映機分別播放由左眼和右眼接收的影像,新的3D電影則是運用數位投影技術,快速切換左眼和右眼影像,造成立體效果。觀眾在觀賞時仍須帶3D眼鏡以接收不同的影像,但不像以前破爛的紅綠濾光鏡片,新的3D眼鏡是用偏光式與液晶快門的技術,不只顯像效果更好,即使長時間久戴也不易引發頭痛、暈眩等副作用。

這些新技術也讓幾家專攻3D設備的供應商如RealD、XpanD、Dolby等一夕之間爆紅,其中RealD獲《阿凡達》青睞,在電影上映首週就接獲四百萬副眼鏡的訂單,全球共有超過五千家戲院採用他們的系統,隨著電影的熱賣,設備還供不應求。

再者,因為播放數位立體電影的利潤比2D高出至少三倍,再加上立體電影不會有惱人的盜版問題,不少電影業者願意砸大錢更新設備,將銀幕、投影機、影片儲存系統通通從傳統的2D膠捲模式轉為數位形態,預估二○一○年全球將有超過一萬家數位電影院具備播放3D電影的能力。

過去所謂的3D電影都是先用一般的膠捲底片,全部拍攝完畢之後才加工成為3D,徒有外表而沒有靈魂,也無法邊拍攝邊調整,「就像是把一部普通的汽車加上套件之後改裝成跑車,」太極影音副總經理楊宗哲說。
但柯麥隆卻為了要突破這個障礙,在二○○三年即砸下七百萬美元,與松下一同研發出一款擁有雙鏡頭、可直接擷取立體影像的3D攝影機。「這個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,正是《阿凡達》成功的關鍵,」涂銘說。

時至今日,3D攝影的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,太極影音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的新片《土星之謎》正是運用這種工具拍攝而成,「再過不久,連數位相機、DV都可以內建3D攝影技術,」陳清文說。

越來越吸金!
電視開始跟進,廣告看板更具潛力

內容,則是決定3D產業是否有前景的最重要關鍵。過去3D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內容的貧乏。但隨著拍攝技術與放映設備的成熟,不只3D電影的數量越來越多,就連電視頻道也往這個方向發展。

美國衛星電視供應商DirecTV集團以及擁有探索頻道的探索傳播公司(Discovery Communications),宣稱今年將推出3D電視節目,英國的天空頻道(BSkyB)也有相同開播計畫,另一家歐洲衛星電視營運商Eutelsat與日本NHK則已經免費試播3D節目十八個月。

「所有的關鍵都是在『內容』,技術只是幫助你說故事的工具。」張寶芳指出,再先進的技術如果缺乏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,是無法引發觀眾共鳴的。「科技、想像與創新這三樣要很無縫的接連,觀眾不會管背後是什麼樣的科技,只要能享受,消費者就會埋單。」

除了電影、電視的前景可期之外,「最大的市場,其實是戶外廣告看板,」陳清文說。

相較於需要長時間盯著看、又要有豐富內容的電視電影,戶外廣告的門檻較低,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創意,甚至不需要眼鏡,就能運用3D技術,在短短幾秒內讓產品與觀眾互動,達到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效果。「就像星際大戰中R2機器人額頭上投射出來的立體影像一樣,」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研究中心副理柏德葳說。
想像一下,「如果你走在路上,忽然間有隻虛擬的蝴蝶飛出來,或是一支飛鏢突然射向你,你不覺得會很驚人嗎?」陳清文笑著說,上海、北京的機場都已經有超過七十吋的大型戶外LCD看板,現在是礙於生產成本過高,一旦等到大尺寸面板的裸視3D技術成熟,都改成立體後,「你想那個效果會多不得了?」

從設備、內容到商業化運用,3D技術帶來的視覺新革命正在逐步進入你我的生活,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商機,你,不可忽略。

延伸閱讀:4大趨勢匯集3D變金礦

儲存工具進步
藍光DVD提供高解析的儲存空間,播放器價格跌破100美元

數位內容增加
好萊塢推出的3D電影將是過去10年的3倍。英、美要製作全3D節目頻道

立體眼鏡創新
從早期的紅藍雙色濾光鏡片進步到偏光鏡與液晶快門式眼鏡

大尺寸面板成熟
50吋以上液晶面板技術成熟,高畫質電視普及,提供發展3D影音的平台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